订阅
mes系统 https://www.2025erp.com/ 不敢退出排名的学校又该何去何从呢?是继续为了依附排名提供漂亮的数据逐渐忘记初心?还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不顾招生,毅然追随“大佬们”的脚步一起退出? 作者:橡树君。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一、顶尖法学院集体抵制 上周,继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携手宣布不再参与U.S.News的法学院排名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城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法学院也先后宣布将退出排名。 而后橡树君今天刷新了一下新闻,发现杜克大学、西北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法学院也在这两天纷纷官宣退出排名。 哈佛和耶鲁法学院宣布退出排名 伯克利、哥大、斯坦福、乔治城和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宣布退出排名 杜克、西北和UCLA官宣退出法学院排名 这些学校都表示,排名系统对法学院本身增加社会经济多样性、支持低收入学生和鼓励追求公共服务的目标完全背道而驰。 因此,他们将不再提供本学院的任何数据用以参与排名。 DearMembersoftheHarvardLawSchoolCommunity, IwritetodaytosharewithyouthatHarvardLawSchoolwillnolongerparticipateintheU.S.News&WorldReportrankings,effectivethisyear.(YaleLawSchoolannouncedasimilardecisionearliertoday).WeatHLShavemadethisdecisionbecauseithasbecomeimpossibletoreconcileourprinciplesandcommitmentswiththemethodologyandincentivestheU.S.Newsrankingsreflect.Thisdecisionwasnotmadelightlyandonlyafterconsiderabledeliberationoverthepastseveralmonths. Donewell,suchrankingscouldconveyaccurate,relevantinformationaboutuniversities,colleges,andgraduateandprofessionalschoolsthatmayhelpstudentsandfamiliesmakeinformedchoicesaboutwhichschoolsbestmeettheirneeds.However,rankingscanalsoemphasizecharacteristicsthatpotentiallymisleadthosewhorelyonthemandcancreateperverseincentivesthatinfluenceschools’decisionsinwaysthatundercutstudentchoiceandharmtheinterestsofpotentialstudents. Overseveralyearsnow,anumberofschools–includingHarvardLawSchool–havebroughttotheattentionofU.S.News,eitherdirectlyorthroughtheU.S.NewsLawDeansAdvisoryBoard,theconcernsthathavemotivatedustoendourparticipationintheU.S.Newsprocess.Inparticular,wehaveraisedconcernsaboutaspectsoftheU.S.Newsrankingmethodology(alsohighlightedbyourcolleaguesatYale)thatworkagainstlawschools’commitmentstoenhancingthesocioeconomicdiversityofourclasses;toallocatingfinancialaidtostudentsbasedonneed;and,throughloanrepaymentandpublicinterestfellowships,tosupportinggraduatesinterestedincareersservingthepublicinterest. First,thedebtmetricadoptedbyU.S.Newstwoyearsagorisksconfusingmorethanitinformsbecauseaschoolmaylowerdebtatgraduationthroughgenerousfinancialaid,butitmayalsoachievethesameeffectbyadmittingmorestudentswhohavetheresourcestoavoidborrowing.Thedebtmetricgivesprospectivestudentsnowaytotellwhichiswhich.Andtotheextentthedebtmetriccreatesanincentiveforschoolstoadmitbetterresourcedstudentswhodon’tneedtoborrow,itrisksharmingthoseitistryingtohelp. Second,byheavilyweightingstudents’testscoresandcollegegrades,theU.S.NewsrankingshaveovertheyearscreatedincentivesforlawschoolstodirectmorefinancialaidtowardapplicantsbasedontheirLSATscoresandcollegeGPAswithoutregardtotheirfinancialneed.ThoughHLSandYLShaveeachresistedthepulltowardso-calledmeritaid,ithasbecomeincreasinglyprevalent,absorbingscarceresourcesthatcouldbeallocatedmoredirectlyonthebasisofneed. Third,theU.S.Newsmethodologyunderminestheeffortsofmanylawschoolstosupportpublicinterestcareersfortheirgraduates.Weshare,andhaveexpressedtoU.S.News,theconcernthattheirdebtmetricignoresschool-fundedloanforgivenessprogramsincalculatingstudentdebt.Suchloanforgivenessprogramsassiststudentswhopursuelowerpayingjobs,typicallyinthepublicinterestsector.WehavejoinedotherschoolsinalsosharingwithU.S.Newsourconcernaboutthemagazine’sdecisiontodiscount,intheemploymentranking,professionalpositionsheldbythosewhoreceivepublicinterestfellowshipsfundedbytheirhomeschools.Thesejobsnotonlyprovidelawyerstoorganizationsforcriticalneeds,theyalsooftenlaunchagraduate’scareerinthepublicsector. Fortheseandotherreasons,wewillnolongerparticipateintheU.S.Newsprocess.Itdoesnotadvancethebestidealsoflegaleducationortheprofessionweserve,anditcontradictsthedeeplyheldcommitmentsofHarvardLawSchool. Allbest, JohnManning 滑动查看哈佛法学院退出声明全文 要知道,这些学校的法学院一直都是美国法学院中的佼佼者,其中耶鲁大学法学院更是从1990年至今一直高居榜首。 至此,美国顶尖的14所法学院中的10所学校宣布不再参与排名并号召其它学校也一起加入这个行列。 距离哥大造假数据参与排名事件还没过去多久,(点击阅读:)这些学校如今的举动无疑是给本身就争议颇多的U.S.News一记重创。 对此,U.S.News方的回应则是,为了履行自己的新闻使命并帮助学生做出最好的决定,不管学校学院是否提交数据,他们仍将对这些法学院进行排名。 其实这些法学院退出与否,都不会影响各自的招生,每个学院的各项主要数据一直都是公开可见的,最终对他们的排名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更不用说这只是对一个学院的排名,对大学本身的综合排名也影响不大。 毕竟他们已经优秀到不需要依靠外界排名来巩固名望。 可是其他不敢退出排名的学校又该何去何从呢? 是继续为了依附排名提供漂亮的数据逐渐忘记初心?还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不顾招生,毅然追随“大佬们”的脚步一起退出? 不管是哪种选择,长久以往,对学校、对学生、对整个法律界大环境都会产生影响。 那么,这些法学院究竟为什么对U.S.News这么不满呢? 二、法学院有多难 要想理清其中的关系,首先要来了解一下美国的法学院。 如果你要申请美国的法学院,只能在本科毕业后才有资格申请,然后摆在面前主要有两个方向:LLM(MasterofLaw法学硕士)和JD(JuriesDoctor法学博士)。 还有一个SJD(DoctorofJurisScience法学博士)偏理论研究性,申请者选择较少,在此就不做赘述。 前者是一年制,要求申请者已具有法律学位,通常国际生只需要额外提供语言成绩就可以申请。 适合希望刷名校经历的国际生、已经在法学领域工作并希望提升技能的从业人员或者希望读完后可以直接转为JD的学生。 如果想顺利参加律考并进入美国的律所,那最好申请JD,学制三年,不限申请者的专业。 但是申请难度极高,需要提供LSAT成绩。当然毕业后也会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可观的收入。 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难且贵。 LLM虽然只是一个一年的项目,但是如果是国际生,那么就读期间就需要在自身已学的法律体系外再学习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JD就更不用说了,光是一个LSAT考试就已经难倒很多美国当地学生。 而两个项目每年的学费基本都是超过6万美金,私立精英大学的法学院学费还要更高。 以美国顶尖的14所法学院——又称T14为例,每年的录取率都不会超过10%,录取学生的GPA和LSAT成绩也是高得让人咂舌。 T-14法学院录取数据 就算十分努力勤奋的考入法学院,后面还有律师从业资格证考试、实习在等着,等到顺利进入美国当地律所,成为一名正式的律师,那么可以说离人生巅峰也就不远了。 由上面简单的科普可以看出,在美国就读法学院,不管是对本国学生还是国际学生,都是一个既耗费精力又花费金钱的事情。 从进入法学院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是一段漫长且艰辛的巨大付出过程,但是付出带来的收获也是可观的。 不仅学生及其家庭获得了金钱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法学院也向社会输送了更多的法律人才。 对于大学法学院来说,收取高额学费,提高教学质量,并给那些有杰出的才能但是又囊中羞涩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才是一个合理的秩序。 可是近些年愈炒愈热的各种排名却在打破这个秩序。 三、法学院排名缺陷不断 耶鲁法学院院长希瑟·格肯(HeatherK.Gerken)和哈佛法学院院长约翰·曼宁(JohnF.Manning)在退出声明中直指U.S.News排名存在严重缺陷。 耶鲁法学院院长 他们指出,U.S.News在对法学院的评估中过度重视LSAT的分数和学生的平均GPA。 哈佛法学院院长 这促使了各法学院忽视了那些考试分不高的学生,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间接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他们还表示,U.S.News在评分中采用的债务指标,这让大学为了提高评分,可能会通过财政援助去降低学生毕业时的债务; 或者通过招收更多具有经济能力从而不需要借贷的学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债务指标只会激励大学去招收资源更好、不需要助学贷款的学生,此举可能会伤害到助学贷款计划真正试图帮助的人。 而且U.S.News在计算学生债务负担时忽略了学校资助的贷款减免计划,这个计划本身就是为了帮助毕业后立志投身公益领域的毕业生。 可是U.S.News却把这种学生都归类到了“失业率”这个指标下,这完全就是违背了法律教育的理念和理想。 同时,U.S.News多年来一直鼓励法学院根据LSAT成绩和GPA给申请学生提供奖学金,而完全不考虑他们的经济需求。 可是这样却等于伤害了那些无力负担法学院高额学费的低收入学生。 种种考虑之下,几大顶尖法学院先后发表退出宣言。 四、U.S.News备受争议 法学院排名被抨击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U.S.News的排名近年来是饱受诟病。 U.S.News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美国的本科和研究院进行排名,当时对于想要对比大学的申请者们来说,可用的资源并不多。 而这份显示着录取率和师生比例等信息的排名火速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在申请时的重要参考指南。 在申请者心中,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客观的指南,可以让申请者根据U.S.News整合了数以千计的信息后得出的综合排名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做出决定。 其简单明了的信息更是给不了解大学的家庭带去了更加直观的概念。 可是近些年的U.S.News却环绕各种丑闻,比如今年南加州大学瞒报数据,哥伦比亚大学伪造数据等。 随着丑闻的展开,许多人都在想同样的问题:大学排名究竟有什么影响?排名是否真正反映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排名因素 首先,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决定大学排名的因素。这五个因素是保留率和毕业率、教师资源、专家意见、财政资源、学生优秀和校友捐赠。 乍一看,有些因素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衡量教师资源归结为一所学校能够为其教师分配多少钱,而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到底如何。 然后,拥有专家意见并不能反映高等教育的实质情况,这在本质上还是等同于对学校声望和声誉的衡量。 “专家”往往是其他机构的管理人员,他们通常对本科教育的价值的看法都是很主观的。 尽管更好的师资和财政资源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但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财富奖励呢? 在量化大学教育水平时优先考虑学校的财富,富裕的学校吸引更多的学生,这样的学校就会变得更加富裕。 这将是一个把资源都只集中到“头部”而产生资源分配不公的“死循环”。 学校手段 此外,大学为了争取更高的排名也极其容易做出伪造数据的举动,而每年数以千计的学校都参与榜单,这让U.S.News也难以做好对每所学校的监管。 最终申请者拿到的榜单可能只是一份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校教学质量的清单。 另一个问题是对于U.S.News模式化的评比过程,一些大学可以通过只招收高分学生、缩小班级规模、聘请更多优秀教师和改善校园基础措施等“人为”操控评分。 这些都让大学放弃了本身提高教育质量,关注每个学生受到平等教育机会的初衷,从而成为被榜单捆绑住的“奴隶”。 五、排名产业何去何从 其实早在这之前,U.S.News排名就为导火索而引起了高等教育者们的愤怒。 他们抨击排名这一行为归根究底是助长了学校对声誉的追求,从而损害了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 今年8月,美国教育部长米格尔·卡多纳(MiguelCardona)没有公开点名,却谴责了将财富和排他性置于经济流动性和投资回报之上的排名。 美国教育部部长 反观U.S.News一贯的态度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需要排名的人还有很多,我们会尽力改进但是不会放弃。 就算最终因为各种连锁反应U.S.News不再给大学进行排名,排名文化也早就根深蒂固,有需求的申请者依旧很多。 而以U.SNews为代表的热门排名面对数以千计的大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只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去提炼出一个通用的衡量标准进行排名也有失偏颇。 只要没有更加客观的方式出现,排名产业就不会消失。 毕竟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申请者的家庭,工作市场上的雇主,甚至高校本身,对排名还是趋之如骛的。 就比如国内的一些头部城市,对于留学生落户的一个很重要的打分指标就是留学生毕业院校的世界排名。 如果大环境无法改变,我们不妨多考虑一下,面对市面上各种榜单,自己看重的应该是什么。 不要在一开始就问什么是最好的大学,而是应该考虑自己是谁,自己想从大学里得到什么。 大学其实是关于发现自我和从童年生活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式。而选择大学恰恰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也希望在未来,排名产业能有更加客观和公平的衡量标准,而大学也可以有除排名之外更多的方式来积极展示自己。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3 正式开售 学点教育科学,做懂教育的父母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